400 110 1177
部分案例 最新动态 时事热点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政策法规 视频资讯 老将出马
站内搜索
当前位置:服务中心 > 信息资讯 >老有所为 >坚守六十年 结下一生缘

坚守六十年 结下一生缘

来源:新浪网    类别:老有所为    浏览量:...    更新日期:2021-03-04
导读:60年来,付福春不忘初心,无私奉献,为定边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,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。

      60年前,付福春翻越千山万水,从1600公里外的湖南来到定边,成为定边县人民医院的一名“支边”医生。“我一辈子服务定边人民,不会离开。”这是付福春当初作出的庄严承诺。60年来,他不忘初心,无私奉献,为定边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,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。

  响应号召——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

  “我们青年人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!”如今85岁的付福春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抉择,依旧目光坚定、话语有力。

  1960年毕业于西北医学院(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)的付福春,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,为支援陕北建设,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,背起行囊坐上了西行的列车,来到“陕北之北”的小城定边,成为定边县医院的一名“支边”医生。当时定边县医院的状况令付福春至今记忆尤深。上世纪60年代,定边县医院仅有40余名医护人员,有三排平房和一排窑洞,医疗条件落后、医疗资源匮乏,除了妇产科是一个独立的科室外,其余的都是一个“科室”。“我们就住在窑洞里,病房就是家。我们既要坐诊,也要管病房,基本全科都要看。”付福春说,“尽管条件简陋,但我们得克服一切困难,寻找各种办法学习知识,以便更好地治疗病人。”学必有所用。在工作中,他坚持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,并在具体实践中钻研学习新知识,有时甚至在自己身上试验,直到满意为止。

  敬业尽责——“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”

  一次,一位脾脏破裂的患者被送到定边县医院,情况十分紧急。“当时,定边县医院没有做过脾脏破裂手术,没有输血的条件,而且患者又是AB型血,家属亲友输血也是杯水车薪。”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,病人的病情更加危重。情急之下,付福春作出大胆决定,用患者自己的血液进行回输,即“自体血回输”。

  “现在想起也很后怕啊,但那是唯一的希望。当天晚上10点钟我进了手术室,做完手术后,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,可以拧出水来。”付福春说,“我为成功救治该名患者感到无比欣慰。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,只要还有一线希望,就应全力以赴。”“他是个典型的工作狂,每年除夕的那顿饭啊,热不上四五回,根本吃不到嘴里。”付福春的老伴安玉英说,“我们在医院附近住着,只要医院一有电话,他一溜烟就不见了,回来时饭刚热好,又有病人了。”安玉英说:“还有一次,他护送一位患者到兰州某部队医院就医,遇到一位患有破伤风的患者,他不顾被传染的危险,扑到地上直接就给该患者做起了心肺复苏。”付福春插话道:“患者一下就晕倒了,当时只想着救人。经过30多分钟的紧急抢救,硬是把患者从病魔手中抢了回来。”为此,兰州某部队医院召开大会,对付福春进行了隆重表彰。

  信守承诺——“奉献一片爱心,爱护一方百姓”

  1月21日,定边县举行“培育践行新三风,争做最美定边人”表彰大会。已退休20多年的付福春被授予“定边好人”荣誉称号。“付福春为定边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,是我们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,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”定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周鑫俞说。付福春曾获得“全省卫生先进工作者”“最美支边人”等荣誉称号。在定边县医院工作期间,付福春和他的团队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,标准化设置了病房和无菌手术室;先后开展了第一例疝气修补术、胆囊切除术、肠癌切除术等;单独设立了外科、妇科等科室;钻研中医知识,开展中医治疗,让中医科成为医院的一大特色;结合临床实际,创新多种检测手段,提高了B超的诊断率;带领医疗队下乡巡诊,足迹遍布全县各个乡镇。如今,付福春已是85岁高龄的耄耋老人,仍有患者慕名而来,付福春全部为他们免费看病。“我在定边生活工作了60年,在这里娶妻生子,扎下了根。我是湖南人,也是定边人,我要用我的一生践行当初的承诺,奉献一片爱心,爱护一方百姓。”付福春说,“我做医生,一不为名,二不为利,只是尽我所学,救治病人。”

分享到:
更多 ->
 
 
3.137.175.25